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







〔紙上博物館〕貢生捐產興義學 明志書院留佳話
2021-06-09
座落於新北市泰山區的明志書院,是清朝貢生胡焯猷捐家宅與田產設立;他的義舉感動監生郭宗碬,捐出大筆田地作為學產,留下先民興學佳話;台塑企業創辦人王永慶也創設「明志科技大學」,旨在勉勵師生效法先賢。
清朝時大量廣東、福建漢人移入淡水河流域開墾,胡焯猷是福建省汀州府永定縣的貢生,他在康熙年間來台拓墾,與墾戶林作哲、胡習隆等人合組「胡林隆墾號」,在今新北市五股、泰山、新莊一帶開墾。
胡焯猷經商有成,又樂善好施,有感於興直堡(今新北市泰山區)一帶缺乏教育機構,於是在清乾隆28年(西元1763年)將半生辛苦經營的家宅產業,瓦屋一進5間、廂房12間、80甲水田捐出,成立「義學」。
當時,胡焯猷已年過七旬,他的義舉獲得淡水廳同知胡邦翰的讚賞,並呈報上級,閩粵總督楊廷璋聞報後,取諸葛亮家訓「非澹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」,將義學賜名「明志書院」,並撰「興直堡新建明志書院碑」,石碑原存於書院正堂左牆前,目前移到正廳收藏。
明志書院以胡焯猷捐獻的80甲水田租佃所得供應各項開支,成為淡水廳(包括大甲溪以北的北台灣)第一間書院,比北台灣第二所書院艋舺(萬華)「學海書院」早約80年。
胡焯猷的興學義舉,感動新莊監生郭宗碬,於乾隆34年(1769年)捐獻長道坑、八里岔等莊的田產161甲、園林29甲為「明志書院」的學產,使明志書院的規模更宏大,名氣更盛。
由於當時淡水廳衙門設在竹塹(今新竹),後來官府以「士途不便」為由,於乾隆46年(1781年)將明志書院遷至新竹。新竹明志書院位於關帝廟西側,但在日治時期拆毀;泰山明志書院於是成為「舊書院」,或稱為「新莊山腳義塾」。
走過258年歲月,泰山區如今仍有明志路、明志里、明志國小、義學里、義學國中、義學小學等名稱,以紀念熱心興學的先民。此外,胡焯猷也非常熱心鄉里事務,如大士觀(今五股西雲寺)、新莊關帝廟、淡水鄞山寺都有他的捐獻。
日本治台後,尚有私塾存在,但1912年之後,因日本公學校(小學)普及,書院逐漸式微。明志書院後來也因年久失修,於日治大正10年(1921年)由泰山士紳發起募捐重建,但因經費因素,只建第一進正廳外加兩側廂房,並逐漸淪為祭祀的祠堂。
2003年,明志書院因年久腐朽,加上豪雨而造成樑柱倒塌,地方以古蹟修復工法重修,2005年恢復日治時代的舊觀,並被政府指定為歷史建築,為北台灣民間教育史留下重要見證。
明志書院為燕尾脊傳統建築,書院門聯橫批「明德惟馨景行壯志」,兩側對聯「窮理致知反躬實踐傳聖道應尊朱夫子;捨宅作祠捐資興學惠鄉里當效胡先生」,也就是中堂主祀南宋理學家朱熹、興學貢生胡焯猷。
由於「朱夫子」朱熹曾在福建講學,受人民景仰,有「南方孔子」的敬稱,因此閩南地區學校多供奉朱子,而非孔子。朱子牌位兩旁,分別為胡焯猷、郭宗嘏祿位。
由於朱子被後人奉為「考試之神」,因此書院大廳內有一支大型的「智慧筆」,是近人以台灣黃檜木製成,筆長196公分、直徑17公分,掛有台語順口溜牌子:「摸筆頭,給你考試好彩頭;摸筆心,給你讀書統安心;摸筆尾,給你研究有頭尾」。
明志書院有一個常被人忽略的地方,就是「太極八卦圖」。在大廳正樑上掛一個太極八卦,代表書院的中心,也有鎮煞除魔,一切平安吉祥的意義。明志書院建築本身古樸簡約,而八卦圖豔麗色彩,更加突顯太極八卦圖像的豐美。
書院前有一座「敬文亭」,原於清同治13年(1874年)修建,後於日治大正年間重修。「敬文亭」就是「惜字亭」,古人崇尚學問,未受過教育的人特別尊敬知識分子,且對於寫有文字的紙張慎重以對,不敢隨意焚毀,「敬文亭」就是專門用來焚化文字紙張的地方。
清朝時大量廣東、福建漢人移入淡水河流域開墾,胡焯猷是福建省汀州府永定縣的貢生,他在康熙年間來台拓墾,與墾戶林作哲、胡習隆等人合組「胡林隆墾號」,在今新北市五股、泰山、新莊一帶開墾。
胡焯猷經商有成,又樂善好施,有感於興直堡(今新北市泰山區)一帶缺乏教育機構,於是在清乾隆28年(西元1763年)將半生辛苦經營的家宅產業,瓦屋一進5間、廂房12間、80甲水田捐出,成立「義學」。
當時,胡焯猷已年過七旬,他的義舉獲得淡水廳同知胡邦翰的讚賞,並呈報上級,閩粵總督楊廷璋聞報後,取諸葛亮家訓「非澹泊無以明志,非寧靜無以致遠」,將義學賜名「明志書院」,並撰「興直堡新建明志書院碑」,石碑原存於書院正堂左牆前,目前移到正廳收藏。
明志書院以胡焯猷捐獻的80甲水田租佃所得供應各項開支,成為淡水廳(包括大甲溪以北的北台灣)第一間書院,比北台灣第二所書院艋舺(萬華)「學海書院」早約80年。
胡焯猷的興學義舉,感動新莊監生郭宗碬,於乾隆34年(1769年)捐獻長道坑、八里岔等莊的田產161甲、園林29甲為「明志書院」的學產,使明志書院的規模更宏大,名氣更盛。
由於當時淡水廳衙門設在竹塹(今新竹),後來官府以「士途不便」為由,於乾隆46年(1781年)將明志書院遷至新竹。新竹明志書院位於關帝廟西側,但在日治時期拆毀;泰山明志書院於是成為「舊書院」,或稱為「新莊山腳義塾」。
走過258年歲月,泰山區如今仍有明志路、明志里、明志國小、義學里、義學國中、義學小學等名稱,以紀念熱心興學的先民。此外,胡焯猷也非常熱心鄉里事務,如大士觀(今五股西雲寺)、新莊關帝廟、淡水鄞山寺都有他的捐獻。
日本治台後,尚有私塾存在,但1912年之後,因日本公學校(小學)普及,書院逐漸式微。明志書院後來也因年久失修,於日治大正10年(1921年)由泰山士紳發起募捐重建,但因經費因素,只建第一進正廳外加兩側廂房,並逐漸淪為祭祀的祠堂。
2003年,明志書院因年久腐朽,加上豪雨而造成樑柱倒塌,地方以古蹟修復工法重修,2005年恢復日治時代的舊觀,並被政府指定為歷史建築,為北台灣民間教育史留下重要見證。
明志書院為燕尾脊傳統建築,書院門聯橫批「明德惟馨景行壯志」,兩側對聯「窮理致知反躬實踐傳聖道應尊朱夫子;捨宅作祠捐資興學惠鄉里當效胡先生」,也就是中堂主祀南宋理學家朱熹、興學貢生胡焯猷。
由於「朱夫子」朱熹曾在福建講學,受人民景仰,有「南方孔子」的敬稱,因此閩南地區學校多供奉朱子,而非孔子。朱子牌位兩旁,分別為胡焯猷、郭宗嘏祿位。
由於朱子被後人奉為「考試之神」,因此書院大廳內有一支大型的「智慧筆」,是近人以台灣黃檜木製成,筆長196公分、直徑17公分,掛有台語順口溜牌子:「摸筆頭,給你考試好彩頭;摸筆心,給你讀書統安心;摸筆尾,給你研究有頭尾」。
明志書院有一個常被人忽略的地方,就是「太極八卦圖」。在大廳正樑上掛一個太極八卦,代表書院的中心,也有鎮煞除魔,一切平安吉祥的意義。明志書院建築本身古樸簡約,而八卦圖豔麗色彩,更加突顯太極八卦圖像的豐美。
書院前有一座「敬文亭」,原於清同治13年(1874年)修建,後於日治大正年間重修。「敬文亭」就是「惜字亭」,古人崇尚學問,未受過教育的人特別尊敬知識分子,且對於寫有文字的紙張慎重以對,不敢隨意焚毀,「敬文亭」就是專門用來焚化文字紙張的地方。
最新消息
鳳山講堂好苗子幸福學堂親師座談 攜手培植五育均優幼苗
2025-08-13菲律賓光明大學專題講座 啟發人生智慧與價值
2025-08-13南華大學招生亮眼 註冊率百分之96點1
2025-08-13洛杉磯醫療講座 控制預防「沉默的威脅」
2025-08-13佛光大學實習生圓滿返台 萬年寺送誠摯祝福
2025-08-13慧心傳道覺有情 深耕行佛40載
2025-08-13雲水書車共識精進營 珍惜因緣得來不易
2025-08-132025大墩美展文化交流展 中天寺展覽館開幕
2025-08-13魏碑風骨筆筆生輝 金剛寺書法研習沉澱心靈
2025-08-13盧秀燕率團隊巡禮中天寺 推崇五和創造人民幸福生活
2025-08-13
相
關
消
息